熠熠生辉的18天
一个会议、一道命令,50天的工期突然被压缩至18天,对于宁夏水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技公司)而言,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还是一次以技为戎、打破常规的超越?是一次悄无声息的退缩还是一场风高浪急、毫无撤退可言的“战斗”?毫无疑问,科技公司选择了后者……
11月5日,牵动固原全市人民的心、影响固原市原州区几十万城镇和乡村居民用水的固原市黄河水调蓄工程顺利通水。当所有人都沉浸在这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取得阶段性胜利的喜悦中时,承担了该工程“心脏”系统——何家沟水库泵站自动化系统建设的科技公司暗暗松了一口气,为了这项工程的顺利通水,他们紧张地度过了十八个昼夜。
今年6月,科技公司的技术团队接到了固原市黄河水调蓄工程自动化系统建设任务后,开始了为期三个月的前期准备,当这原本四个人的小执行团队开始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不断推迟的进场时间让他们越来越心急。
“从拿下这项任务开始,我们就开始做前期准备工作,只要土建及所有机电安装好,我们就能立马开始自动化系统安装,但是因为种种原因,直到10月13号我们才具备自动化系统安装条件。”科技公司该项目负责人马西珍回忆道。
进场的通知虽然延迟,但并没有难到这个小团队,正当他们摩拳擦掌准备设施安装的时候,一场会议又打破了所有计划……
“当时整个黄河水调蓄工程建设项目部开会告诉我们,这个工程定于11月5号通水,这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50天的工期被压缩了2/3,我们只有十八天的时间了。”面对突如其来的工期变动,作为项目负责人,马西珍内心五味杂陈,一边是寄厚望于他们的公司领导和同事,一边是看起来根本没办法完成的任务,马西珍选择了迎难而上。
项目组小组成员立刻开起了小会,共同讨论后续工作规划,大家结合施工现场情况、详细分解每一个工作步骤,绞尽脑汁细抢时间,可怎么压缩工期还是在二十多天左右。“大概就是骨子里带着一种倔强,不能就这么放弃。”经过反复斟酌、周密计划,工作计划书中最终将工期压缩到了十八天。
“我们想搏一搏,看我们团队能不能挖掘出潜能来,看大家是不是真的能临‘危’不惧,直面困难。”担任该项目技术负责人的杜多利尽管忧心,但是也不想轻言放弃,当时四个人的心里没底是真的,但是想绝地反击的决心也是真的。
也正是这股强大的倔劲儿和本着对科技公司荣誉负责的责任感,他们扛下了这杆“大旗”,并开始重整队伍,调整工作方式,全力以赴迎接这次考验……
一场“战役”已经打响,面对紧张的工期、繁重的工作量、高质量的工程要求、如何一一破解?
“在计算了时间和工作量之后,我们做出的第一个决定就是重新规划队伍,四个人确实太少了,和公司领导商量后,决定在技术方面加派人手。”杜多利说,作为技术负责人,要为整个工程的技术把关,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缺一不可。
在经过一系列调配之后,原本四个人的队伍增加到七个人,这让他们紧张焦虑的心得到缓解。
过了一“关”,还有一“将”。尽管队伍在壮大,但何家沟水库泵站土建作业还在施工,自动化安装不具备条件,这给原本紧张的工期再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当时想不到别的办法,我们就倒班,白天能干的我们就干,干不了的晚上土建工人休息之后,我们就连夜安装。”科技公司技术骨干董佳奇说,正是有这样的经历,发现了自己原来还有源源不断可以发掘的潜力和抗压的能力。
别人干活,他们干活,别人睡觉,他们依然在干活。七个人的队伍,在主要机电设施安装未完成、自动化施工工作面无法全面展开的情况下,他们义无反顾,积极与监理、甲方现场代表充分沟通协调,白天机电设施安装,晚上整理出工作面加班安装接线号完成了所有自动化设备的硬件安装。
“一方面,阀门测试工作量很大,需要一个一个测试,另一方面,因为部分机电设施还未安装到位,造成设备通讯调试以及信号核对难度增大。”杜多利和董佳奇等人决定提前在项目部将通讯管理机调试好,现场安装好后再做调整。
从阀门单独测试、核对信号再到现场设备接线,每一项工作对他们来说是挑战,也是成长。在经历了三个昼夜之后,他们完成了各项工作。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29号开始,咱们进行了空载试运行,并且是一次性成功。截止30号,我们完成了所有自动化控制管理系统的安装调试。”马西珍为他们的这次突破感到开心。
11月3日,黄河水调蓄工程试水,自动化控制管理系统一次性成功,11月5日,黄河水调蓄工程顺利上水。
宁夏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水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国表示,在工期紧张、工作量骤增的强大压力下,科技公司以技为杆,乘风破浪,为关系百姓民生的黄河水调蓄工程附上一张漂亮的答卷,值得肯定。
何家沟水库泵站自动化系统实现了泵站及水库“无人值守”运行方式,将来信息化系统建成后,云、网、端、平台的数据互通以及智慧水务平台的管理,将使整个工程达到自动运行、智能控制的目标。
“我没想到我们能在3号试水之前顺利完成这项工作,当时就是一个人当两个人用,整个团队已经不分你我。”承担着巨大压力之下的杜多利在达成目标后自豪感油然而生。
在这场“战役”背后,强大的不是一个人,而是整个团队迸发出的团结、协作、支持与包容。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1+12”的效果。
“不管是技术人员还是项目管理人员,面临的工作困难其实都一样,要不是大家相互包容、支持和理解,可能效果也不会这么好。”马西珍说,好的团队不但可以抱团取暖,更是在科技之路上携手并进的好搭档。
“这次任务的完成不仅是个人的一种历练,也让我看到了团队带给我的强大支撑,要不是公司领导的支持和信任,团队的协作,我们可能没办法实现这样的突破。”对这个团队而言,他们是这项工作的付出者,也是受益者。
“听到工期压缩我当时也是捏了一把汗,但是当他们顶着压力出色地完成工作后,我由衷地欣慰。不管是技术层面还是团队协作能力方面,对他们都是一次历练,也为科技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助推。”科技公司董事长陈志灵表示,在未来的发展之路上,会继续鼓励员工直面困难,凝心聚力,逐梦科技。
18天,是一次新的突破,是一次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敢。这种勇敢的背后,是科技公司作为新生代科技“排头兵”的企业担当和社会责任。
知行合一,辉光日新。对于科技公司而言,科技之路还很长。未来不管面对的是风高浪急,还是白云晴空,都能把准方向、掌握节奏,乘风破浪,行稳致远,用科技和实力成为宁夏水投智慧水务的“领跑者”,科技兴宁的“挑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