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产业体系调整作为当前和今后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对于全方面提高我国产业素质和竞争力,快速推进经济稳步的增长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协调发展,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十一五”时期的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总体部署,确定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目标和重要任务。中国的产业高质量发展一定要按照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改革开放和科学技术进步为动力,增强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鼓励和支持发展先进生产能力,限制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促进产业体系优化升级。2005年12月9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促进产业体系调整暂行规定》,随后,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公布了《产业体系调整指导目录》。精确指出我国产业体系调整的方向和重点是: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加强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能力;全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发挥其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强对经济稳步的增长全局的带动作用;促进服务业全面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全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调整区域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组织架构;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推动产业体系优化升级。
政府对产业体系进行宏观调控,对企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新的形势和机遇下如何依照国家调整产业体系的总体要求和任务,结合企业自身真实的情况,在调整、优化投资方向和结构方面开发新思路,采取新措施就成为发展的重中之重。从宏观层面讲,需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协调发展。我国农村人口数量巨大,即使城镇化水平达到60%甚至70%,仍会有4亿至5亿的农村人口居住在农村。因此,在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减少农村人口的同时,也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站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高度,超越农业和农村的层次,重构新型城乡关系。既要大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也要通过工业化和城镇化切实减少农民和农村人口;既要通过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依靠农业、农村和农民自身的积累破解“三农”问题,也要通过逐步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破解“三农”问题。要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加强农业基本的建设等,确保粮食基本自给;要加强现代农业建设,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增加农民收入;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增加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逐步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机制;要大力推进城镇化,通过减少农民富裕农民。要针对农村面貌落后特别是公共服务严重滞后的问题,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显著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要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根据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体制保障情况,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促进农村人口城镇化。要立足长远、着眼于农民的下一代推进城镇化,通过发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使农村大部分下一代劳动者成为高素质、有技能、专业化的现代产业工人或职业化的服务业员工,使之有能力在城市安家立业。要选择符合国情、节约土地、节省运量、有利于生态保护、有利于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的城镇化模式。
第二,全方面提高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无论从我国面临的能源资源约束增强和维护经济安全的形势看,还是从国际科技竞争加剧和知识产权保护强化的趋势看,我国已经到了必须更多依靠提高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中国产业的发展同样要紧紧依靠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的提高。发展先进制造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是产业体系调整的重要任务,关键是全面增强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增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架构。大力开发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支持开发重大产业技术,制定重要技术标准,构建自主创新的技术基础。加强国家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建设,鼓励应用研发技术机构进入企业,发挥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鼓励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实行支持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和政府采购政策,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加强技术咨询、技术转让等中介服务,完善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优化创新环境。
第三,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大范围的应用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制造业,形成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发挥制造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装备制造业,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提高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水平,特别是在高效清洁发电和输变电、大型石油化学工业、先进适用运输装备、高档数字控制机床、自动化控制、集成电路设备和先进动力装置等领域实现突破,提高研发设计、核心元器件配套、加工制造和系统集成的整体水平。高技术产业,要加快从加工装配为主向自主研发制造延伸,按照产业集聚、规模发展和扩大国际合作的要求,全力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等产业,培育更多新的增长点。信息产业,要根据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总体趋势,全力发展集成电路、软件等核心产业,重点培育数字化音视频、新一代移动通信、高性能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等信息产业群,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推进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生物产业,要充分的发挥我国特有的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在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四大领域实施若干重大专项,面向健康、农业、环保、能源和材料等领域的重大需求,努力实现关键技术和重要产品研制的新突破。
第四,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将进一步得到完善,金融、保险、物流、信息和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文化、旅游、社区服务等需求潜力巨大,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前景广阔。大城市将把发展服务业放在优先位置,有条件的要逐步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中国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会作为联系政府与企业的中介组织,将致力于加强政府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拓展沟通渠道,协助政府决策部门及时准确地了解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帮企业准确全面地了解产业政策、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和规划,掌握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态信息,构筑会员企业与政府之间、会员企业之间、会员企业与企业之间、会员企业与专家学者之间的经常流平台。